微信 / 朋友圈
管理的本质是实践。过去40年,中国企业从模仿者跃升为引领者,在数字经济、组织韧性、工业制造等领域积累了独特经验,但国际学界却缺乏对中国实践的体系化提炼。
【中国式管理学院】的创立,是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的延伸,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兼容并蓄。南海教育集团董事长方明博士直言:“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式管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篇章:战略缘起
首创【中国式管理学院】的初心是什么?您认为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对国家发展有怎样的战略价值?
方明博士:
中国式管理的实践已在中国多个领军企业中开花结果。例如:比亚迪的“家文化”,方太的“儒学治企”,华为的“灰度哲学”,海尔的 “人单合一”... 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本土商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式管理并非单一的理论体系,而是多元实践的结果,也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并深刻影响东南亚各国及全球华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唤醒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管理艺术、思维逻辑与管理体系,探索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融合西方的管理科学,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哺理论。在构建产教研深度融合生态系统方面,我们学院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实践。
第四篇章:全球视野
与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办学有哪些独特考量?如何通过教育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选择与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办学,有着多方面的独特考量。马来西亚地处东盟核心区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这里的华人众多,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是研究跨文化管理的理想之地。在马来西亚设立中国式管理学院,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研究和教育实践。
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角度来看,教育合作是重要的纽带,教育出海,实则是中国智慧的价值观出海。从通过在马来西亚开展中国式管理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中国管理理念,又了解东盟当地文化和市场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将在东盟各国的企业、政府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方明博士:
学院的核心宗旨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通过“守正”,我们坚守根基;通过“融合”,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通过“创新”,形成更符合中国人文特点和场景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发展,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是推动管理理论创新的关键路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拓宽思维、融合创新,为企业育人,为民族立根,为文明立心,这正是我们学院未来的核心使命。
中国式管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智慧为根基,立足中国,辐射东盟,面向全球,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自贸区两大核心区域,致力于将中国式管理从学术体系转化为赋能企业、反哺社会、推动文明互鉴的实践平台。未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1、设立奖学金:推出“一带一路奖学金计划”,吸引全球优秀企业家研究中国式管理实践,成为首批“中国式管理”硕士、博士。
2、开放案例库:启动“中国管理案例全球征集”行动,与社会各界合作发起“中国式管理全球对话”论坛,构建管理思想的学术研究及企业应用社群。
3、企业定制班:量身定制课程,聚焦企业实际管理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企业家、高管团队提升管理能力,将中国式管理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及管理中。
在此,我们呼吁产学研各界积极联动。一方面,我们广泛征集中国管理典型案例。无论是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还是在管理过程中遭遇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都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提供。这些案例将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规律。
另一方面,我们将联合民间力量发起“中国式管理”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式管理的发展趋势、实践应用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论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推动中国式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
南海教育集团创新引领,致力于“模式的开创者、标准的制定者、行业的引领者”,经过团队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与马来西亚和立大学共建“中国式管理学院”,首次将“中国式管理”形成在职研究生(硕士、博士)学科教育体系,面向全球华人,开展“中国式管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
官方公众号:东方管理硕博